医药之梯,一个专业的医药人才招聘网站!
, 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医药动态 > 正文

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四大特征剖析

时间:2024/09/02来源:医药之梯阅读:79

医疗器械是强医工交叉、强制造属性的行业,基层和家用场景应用市场高速增长,AI、5G等新技术加速渗透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截至2023年底,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数32313家,其中同时拥有生产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许可证数量1818家。医疗器械行业正进入国产替代突破期,“老龄化、国产化”的双重驱动下,在后疫情时代两位数增长的万亿市场上升空间明显;中小企业创新活跃,产业边界在“泛融合、强交叉”的技术趋势不断延伸,孕育了诸多上市企业。

1.jpg

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底,国内共有173家医疗器械企业完成上市,其中130家企业在A股上市,39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4家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纽交所上市。

这些上市企业是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技术攻关和国产替代的主力军,也是区域培育上市企业生态强弱的折射。诗迈医药从时间维度、区域维度、规模维度、赛道维度等对上市医疗器械企业进行了特征剖析。

一、时间维度特征:“三个阶段化”特征明显,上市企业数量在2020-2022年呈现井喷式增长;企业从成立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

目前国内最早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是1997年上市的万东医疗和佳兆业健康。从1997-2024年,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数量增长呈现“三个阶段”化特征,正在历经“缓慢蓄力—显著加快—寒冷骤减”演变。

第一阶段的“缓慢蓄力”,1997-2004年医疗器械企业上市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平均每年1-2家上市企业,整体上呈现出波动趋势。

第二阶段的“显著加快”,2015-2022年企业上市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平均每年有超过8家医疗器械企业成功上市;这一增长在2021年达到了巅峰,当年共有39家企业上市;2022年上市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新增24家企业上市,保持了较高的水平;2020-2022年这三年处于疫情时期恰是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增长最多的三年。

第三阶段的“寒冷骤减”,进入2023年,积极的增长趋势出现了明显的逆转,2023年全年仅有6家医疗器械企业成功上市;2024年至今,仅有艾迪特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上市;上市企业数量的骤减主要原因是资本冷却、IPO锁紧、疫情效应消退叠加造成。

图片1.png

图:医疗器械企业上市数量

另一值得关注的时间因素是企业上市所需的时间,即从“企业成立”至“敲钟上市”的时间代价,这也是创始人和创业团队最呕心沥血的时间里程。

整体来看,医疗器械“上市时间代价”呈现正态分布,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需要11-15年才能上市,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说明医疗器械企业在达到上市条件方面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

新华医疗、万东医疗等企业在成立30年之后完成了上市,25年以上的企业共有13家,这些企业看似“龟速”,但往往成立时间较早,且部分是老牌国企或由国企改制,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市场地位。

成立11-15年上市的企业数量最多,共计53家,这类企业大部分市值较小,虽然数量众多但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大。还有部分企业在成立后很快就上市,佳兆业健康、威高股份等13家企业均在成立5年内成功上市,迅速获得资本支持,扩大业务规模。如佳兆业健康是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上市,这类企业往往在初期就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和市场前景,能够吸引资本的迅速注入。

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医疗器械企业的上市节奏可能会更加灵活,短时间内上市的趋势可能会继续增加,而成熟企业的上市周期可能会因行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图片2.png

图:医疗器械企业成立到上市所需时间(年)

文字文稿1_01(6).png

表:成立5年以内的13家企业信息

二、区域维度特征:“北上广深”成为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聚集地,沿海一带优势依旧,上市企业密度远大于内地

目前已经上市的130家A股医疗器械企业,分布在全国43个城市,区域分布不均特征依旧,沿海地区的上市企业数量远高于内地。上市医疗器械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18家)、上海(17家)、深圳(12家)和广州(9家),其他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普遍在5家以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上广深地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丰富的资本市场资源,“产业生态土壤”相对完善驱动着企业更高效地资源需求匹配和更有力地成长,使得医疗器械企业更易于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它们的快速发展和上市。

这种区域性的不均衡分布反映了人才和科技资源的集中效应,也揭示了不同区域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差异性。

图片3.png

图: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城市分布图(以A股企业分析)

三、赛道维度特征:八成上市医疗器械企业为民营,相关企业在细分赛道的分布数量大致相当。

在A股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超过八成为民营企业,其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性质公司,充分体现了民营资本的活跃程度和市场份额。

与此相比,外资企业在所有上市医疗器械企业中占比约10%;地市国资控股企业占5%;央企国资控股企业占1%;省属国资控股企业占1%;集体资产企业也占1%。

从这一比例看,也从侧面应证了医疗器械产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群体特征;各地大力发展布局医疗器械产业更需要着眼于“中小企业”,无论是从“外部招商引资”和“内生培育”,不能过多追求“世界500强、跨国龙头”式的招引,医疗器械赛道中小企业更是产业变量的关键驱动者。

图片4.png

图: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分类图(以A股企业分析)

在产业赛道的分布方面,上市医疗器械企业涉及医疗耗材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47家,紧随其后的是主营体外诊断的企业,共有42家,专注于医疗设备的企业数量为41家。从过去5年的赛道变化看,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医疗设备三大领域的上市企业数量增长分别为20家、24家、22家,存量和5年增量企业数量差异并不大。

图片5.png

图: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分类图(以A股企业分析)

四、规模维度特征:超过9成的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市值在200亿元以下,营收在50亿元以下;迈瑞医疗在市值、营收、团队规模处于全面领先

在市值规模方面,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泰生物、新产业、爱美客、鱼跃医疗、惠泰医疗、安图生物、乐普医疗、华熙生物和健帆生物等11家企业市值突破200亿元,市值之和占据了总市值的54%;其中市值排名第一的迈瑞医疗,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国内90%以上的上市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值在200亿元以下;市值在100-200亿区间的数量最多,总计26家;其次就是20-30亿区间,共计22家。

图片6.png

图: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市值(亿元)分布图(以A股企业分析)

在营收规模方面,A股上市的130家企业中仅有4家的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营收最高的企业是市值最高的迈瑞医疗,2023年营收为349.32亿元;营收规模在50-100亿元的企业共计8家;54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在10-50亿元以上,占比达41.5%;而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企业合计有64家,占比为49.2%。从这一比例来看,虽然国内上市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企业的营业收入较低,表明国内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面临规模化和盈利能力提升的挑战。另外,企业的市值往往与其营收成正相关,但惠泰医疗作为市值排行前10的上市企业,营收仅有16.5亿元,远小于同规模的鱼跃医疗和安图生物。

图片7.png

图:上市医疗器械企业营收(亿元)分布图(以A股企业2023年分析)

在员工规模方面,多数企业的在职人数主要聚集在1000-5000人,中等规模的公司是市场的主体部分,6家公司职工规模达到万人以上。市值的提升往往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高市值公司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员工,如迈瑞医疗(3169.44亿,18044人)和联影医疗(948.19亿,7440人)。然而一些企业虽然市值较高,但员工人数相对较少,如爱美客(419.03亿,913人)和锦波生物(151.48亿,770人)。

医疗器械IPO市场正在经历了低谷下滑式变革,尽管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上市数量下降明显。医疗器械产业在技术迭代、数字化融合、场景创新下沉持续推进下,国产替代进入攻坚期,中小创新企业活跃。随着审评审批等政策支持的不断推进,医疗器械行业有望继续扩张,吸引更多投资和创新,推动整体行业的进一步成熟和优化。


相关资讯

更多»

医药之梯

医药之梯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医药之梯微信二维码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2009347号-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646号 人才服务许可证:33010100057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Olink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反馈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