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企业的漫漫融资路(二):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

来源:医药之梯
时间:2024-05-06
阅读:154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天使投资的相关知识。详见:生物医药企业的漫漫融资路(一):整体情况与天使投资。2023年,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VC)/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机构在一级市场也在经历医药“寒冬”,生物医药领域的PE/VC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及规模都出现明显下降。

据统计2023年国内VC案例数324起,同比减少35.3%,投资金额146.33亿元,同比减少49.8%;PE案例数360起,同比减少26.5%,投资金额274.47亿元,同比减少32.5%。

风险投资:高风险高回报并行的资本冒险

风险投资主要是指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取得该公司股权/股份的一种融资方式,投资额度一般在500万~5000万美元。由于风险投资的主要投资目标是刚刚起步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固定资产和资金作为抵押担保,所以投资风险非常高。并且因为VC在企业刚起步的时候就投入了,须等到企业的商业规模发展成熟之后才能实现资本变现,至少需要3-5年,在这期间,VC投入的资本或者持有的股权基本无法流动。

不过如果被投资的创业公司未来发展壮大,增值迅速,风险投资人可以获得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报率大。如国际知名风投机构IDG资本曾用350万美元拿下九安医疗约10%的股份,直到九安上市,IDG退出该项目,并在之后几乎清仓了其持有九安全部的1200万股,按25元/股的均价计算,IDG最后到手30亿元,从350万美元到30亿人民币,IDG在该项目上实现了十几倍的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后期成熟型企业的资本助力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有发展潜力的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PE投资更倾向于后期成熟型企业。PE投资的资金主要是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的机构投资人或者个人募集,具有私募性与广泛性。

由于PE投资的目的是通过上市获得超额投资回报,所以PE投资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投资,还会为管理层提供管理支持。如自2016年天境生物创立以来,康桥资本已经连续三轮投资,康桥资本利用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丰富的经验,以及管理团队、科研队伍方面广泛的人脉网络,协助公司完善业务发展战略,组建更专业的人才队伍,并最终帮助公司赴美上市。

退出机制:IPO退出状况惨淡,并购退出将成主流

在交易实施过程中VC/PE投资人需要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补充弹药。IPO退出是其退出的重要方式之一。但2023年的IPO收紧措施、医药反腐、以及科创板IPO对创新药企的商业化变现和盈利能力的要求提高,直接冲击了医药行业,生物医药领域IPO上市公司数量仅有20余家,创2020年以来发行新低。不少机构惨淡收场,账面股权价值及退出回报率再度走低。

另外一种是通过并购的方式退出。并购退出在欧美为主流方式,中国还尚在早期,但随着中国创新药公司IPO受阻,并购退出也逐渐成为主流方式之一。2023年国内生物医药兼并重组市场交易共83起,涉及金额近345亿元,较2022年均略有回升。同时,2023年底,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是跨国药企首次收购中国创新biotech公司,为2024年的并购市场开辟了新的交易模式。紧接着2024年初,强生以20亿美元收购Ambrx,Ambrx是首家由中国资本全资收购的美国药企。以上这些成功案例给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人带来巨大信心,打开创新药企投资人的退出新路径,促进了并购退出这一渠道的兴盛。

2023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机构30强

尽管前面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三类投资方式从多个方面做了区分,但很多区分也只是概念上的区分,实践当中,三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项目足够好,行业发展前景足够可观,天使投资、VC、PE也会打破各种差异壁垒,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本等待企业将来的变现。

目前很多投资机构涉及包含从0到1的天使孵化,从1到10的风险投资以及从10到100的股权投资,他们会对企业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进行持续性投资。2023年底,清科创业根据管理可投资中国资本量、当期募资、当期投资和当期退出四个维度评选出2023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机构的Top30。入选机构涵盖范围广,既有知名市场化投资机构,又有“国字号”投资机构以及**产业基金。

奥博资本:排名第一的奥博资本是全球最大的医药领域投资公司之一,其投资从初创期企业到大型上市公司都有所覆盖。2023年奥博资本至少参与了24起创新药领域投资,包括3家中国,重点关注创新分子疗法领域,其中创新抗体(7家)、核酸药物(3家)及基因疗法(3家)为重中之重。

国投创业:国投创业为“国家队”国投系投资机构。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投集团)前瞻性战略投资板块中的创投基金业务单元,目前已完成国家科技重大成果转化基金、京津冀基金、深圳基金三只基金的募集,覆盖智能制造、消费信息、医药健康、环保能源等投资方向。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已投资欧米尼医药、祐和医药等项目。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始为致力于探索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上海方案”基金,依托上海加速建设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充分运用上海在学术研究、临床资源和产业资源等方面的积累及优势,目前已投资镁信健康、亦诺微医药等项目。

不出意外地_01.png

以投后管理为抓手,实现从“投”到“管”的转变

在当前资本寒冬下,投资机构只能一边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性的机会,一边则是紧紧把握住手中的**。为此,设立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尽可能减少已投项目的各种风险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各大创投机构,基本都在加强投后服务方面开始下大功夫,如加强投后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投后队伍背景的资深化和多元化。投资机构必须对项目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精准分析和判断,针对不同项目作出不同的退出策略,确定哪些项目需要“隔轮退”,哪些项目需要被并购,哪些项目值得陪伴至IPO。

参考资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68355

https://m.huxiu.com/article/524915.html

http://www.lantai.cn/news_view.aspx?nid=2&typeid=5&id=870

https://mp.weixin.qq.com/s/aEBHWiwnjfK2uDcpnqL-lg

https://xueqiu.com/9650090648/277758416


相关资讯